11月24日晚,在全場大合唱《征服天堂》的歌聲中,第七屆上海合唱節展演拉開帷幕。一支支從市民中走出的合唱隊登上舞台成為主角,何劍平、鄭會武等老一輩指揮家甘當“綠葉”,為合唱喝彩。而為盛會伴奏的是一支雙管制職工交響樂團——上海市工人文化宮茉莉花交響樂團。
國慶節前夕,這支職工交響樂團舉辦了一場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專場音樂會,中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盛利、上海音協管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曹化勤等音樂界“大咖”欣然共襄盛會。
……
這支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牌職工交響樂團重獲新生,正以越來越高的頻次活躍在文化舞台上,不斷擴大自身的朋友圈,“圈粉”更多的職工、藝術家加入進來,共譜屬於職工的華美交響篇章。
“圈粉”職工音樂人才
“樂團前身隸屬於由上海市總工會組織的上海市工人業餘藝術團,1955年初步形成標準規模的交響樂團,團員除了一線的產業工人外,還有教師、醫生等各行各業的職工。30年間,交響樂團出現在很多‘高大上’的時刻,如:外賓接待、兩會開幕、東亞運動會開幕式等。期間,共有15位國內知名人士參與過樂團的輔導與演出工作,如:黃貽均、鄭德仁、丁芷諾、林友聲等。” 郭家豪介紹說。
“這麼年輕啊!”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這是許多人見到樂團團長郭家豪後的第一個強烈感受。2016年,這位剛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碩士生,就被上海市工人文化宮聘用,擔負起職工交響樂團恢複重組工作。
“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樂團停擺,幾無演出的機會,尤其是弦樂人才流失殆盡。2017年,為重塑樂團輝煌,市工人文化宮啟動重組,提供專項資金和一流場地,支援樂團打造專業隊伍,並邀請了上海歌劇院、上海音樂學院多位專家為樂團指導業務。”市工人文化宮藝術部部長、茉莉花藝術團團長趙明說,沒想到僅僅2年,就成功組建了雙管編製的交響樂團,超越了50年代的規模,可見上海職工音樂人才底蘊之深厚。
“起步階段的圈粉工作,基本靠團員相互介紹,多方打聽的笨辦法。如與工會主席們聊天詢問有器樂演奏特長的職工。有時候在參加職工展演的活動現場遇見有人會器樂,我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願意加入團隊。平時閑逛樂器店時,也不忘向老闆打聽,小提琴手小謝就是這樣找到的,她如今已是樂團的元老了。只要用心去找,會發現這樣的人才在上海還是比較多的。” 郭家豪說,目前的樂團中青年團員比例達七成,人才梯隊後勁充足,團員的職業範疇廣。
郭家豪透露,恢複管弦樂編製之前,市工人文化宮用1年時間建立了45人的弦樂團。通過提高與打磨,團隊具備了較好的演奏能力與配合能力。其後一年,市工人文化宮充分挖掘管樂人才,通過選拔最終完成了70人雙管編製的樂團。所謂雙管編製,就是正規專業化的交響樂編製,基本可以演奏大部分的管弦樂曲目,音樂效果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