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清風”系列之一 孫郡
如今的攝影早已成為最普及的視覺形式,每天通過電子屏幕上的影像了解社會和表達自己,已經成為當代大眾主流的生活方式。紐約大學攝影教授弗裡德·裡奇在《攝影之後》中寫道:“這顆星球曾被認為是平的,但哥倫布沒有摔下去。如今世界又變成平的,在電視屏幕或電腦屏幕上……”照片超越時間和空間,把人們聯繫起來。它改變了我們接受資訊的方式,並同網路一起重塑了當下的生活。在這個沉浸在影像中的時代,攝影是否還具有專業性?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攝影?
照相機在不斷改進中表現出了簡單易學的優勢,這讓大眾能夠輕易跨入攝影領域,也造成了攝影行業的鬆動。近年來,很多報社、雜誌社縮減了攝影記者的數量,廣告公司也減少了專門從事攝影的僱員數量。十年前,人們還在討論數位相機是否會取代膠片相機的主流地位。現在數位攝影技術和手機結合,讓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拍攝,並在短短几秒發表至全球各種展示平台。小小的手機解決了攝影技術和媒體發布兩大壁壘,成為照片產量最高的攝影設備。在藝術界,畫家、雕塑家、觀念藝術家也紛紛拿起了相機,創造出不少優秀的作品。例如,孫郡帶有中國傳統工筆畫風格的攝影作品《明月清風》,姚璐獲得世界環保攝影獎的《中國景觀》等。這兩位攝影人都有長期從事繪畫的經驗,並將繪畫的語言融入攝影之中。
從表面上來看,攝影逐漸從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變成了一個彷彿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的領域。這讓一些攝影師措手不及,業務日益減少;而另外一些攝影師則認為,無論從技法上還是思想上,真正的攝影家是不會被攝影的大眾化所埋沒的。
隨著各行各業的人們參與到攝影中來,很多人開始懷疑攝影是否還存在專業性和藝術性。對於這樣的疑問,20世紀初期一幹攝影理論家和攝影家早已用理論和作品回應過了。
在當代,攝影無疑依然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思想內涵和風格特徵。從技術上來看,攜帶型照相機以及數位攝影的出現簡化了攝影的難度,但這並不代表專業攝影技法的發展停滯了。數位攝影和後期軟體的出現又產生了很多新的攝影技法,例如景深合成、映像拼合、全景攝影等。很多專業的廣告攝影師、藝術家仍然在使用高品質的大畫幅相機和專業的燈具拍攝作品;而銀鹽、蛋白、藍曬、碳素、鐵銀、鉑金等小眾的傳統攝影工藝也在散發著自身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