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90歲老黨員的家國情
塔水村通往後山的路荊棘叢生,曹揚成堅持義務清理數年,在他的帶動下年輕人紛紛參與。歐陽希攝/光明圖片掃描二維碼,看老黨員曹揚成更多精彩視頻。“今天是我90歲生日,我決定還是像以往一樣,不請客、不辦酒、不收禮,過一個文明簡樸的生日。”1月31日
2019-02-19 10:29:29 -
跟著老魏叔一起巡邊
魏德友是吉也克邊境派出所的護邊員。55年前,剛剛從部隊退伍的他從山東老家來到薩爾布拉克草原,為國守邊,這一守就是半個多世紀。50多年來,他與邊防官兵、民警一起守護邊防,用實際行動鑄成了邊境線上“永不移動的生命界碑”,他還獲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民警和附近牧民們都親切地喊他“老魏叔”。
2019-02-19 10:25:24 -
哪個女孩不愛俏?只因使命擔在肩
轉隸才一年多,女兵王雯雯的心就變“野”了。這不,一聽到今年還有機會參加實兵演練,她的眼睛頓時睜大發亮,面部表情被瞬間點燃。“太好了!”她興奮地說,“去年我們跟男兵一起參加演練,不僅坐上了直升機,開上了突擊車,還打上了狙擊槍。”
2019-02-18 19:35:35 -
“鑽頭”班長羅武寬
羅武寬是第74集團軍某旅防化專業的偵察班班長,平時最喜歡啃硬骨頭、鑽研打仗、跟訓練較勁,被戰士們私底下稱為“鑽頭”班長。偵毒成績提升慢,他全身防護貓在毒區摳動作細節,幾個小時都不挪窩;結合自身訓練經驗,自創的快速判毒法有效減少偵檢時間,大大提高偵檢準確率。
2019-02-18 11:19:19 -
從ABC不識,到自學成“程序猿”
他是開遠市公安局的老民警陳昆平。最近一年多,晚上十點還沒吃飯對他而言是常事。他總是泡在單位的電腦前,但幾乎沒人知道他在忙什麼。直到一個讓人震撼的消息傳來——這個連ABC都不認識、沒幾年就要退休的陳昆平,通過7年多的艱苦自學和一年多沒日沒夜的編寫,硬是獨立開發出一套戒毒康複人員資訊管理系統,而且已經在全國知名的開遠市雨露社區投入使用!
2019-02-18 10:41:15 -
“那個跳進冰水的救人英雄提拔了!”
一個多月前,新華社報道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年1月7日,湖南澧縣鹽井鎮司法所司法助理員肖俊,在執行公務途中路遇一輛白色汽車翻倒落入堰塘,車身幾乎全沒入水中。肖俊毫不猶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將被困車內的父女2人救出。他的見義勇為感動了許多網民,被人們點贊為“救人英雄”。
2019-02-15 13:44:07 -
王伯祥:能致富的事,我們大膽試(圖)
時光回溯到1986年,王伯祥任壽光縣委書記,當時的壽光是濰坊的窮縣。上任之初,王伯祥苦尋農民致富良方,得知三元朱村村支書王樂義在試驗冬暖式蔬菜大棚,他竭力支援,“能致富的事,我們大膽試。”
2019-02-15 09:13:56 -
軍旅路上父子兵:您激勵我長大,我追隨您入伍
他叫馬志傑,今年54歲,河北望都人,1983年入伍,現任陸軍步兵學院機械化步兵系教員、副教授。他叫馬玉軍,今年28歲,河北望都人。2009年入伍,現任陸軍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排長。他們的身影先後出現在國際軍事比賽上,先後遠赴非洲進行軍事援助……
2019-02-14 10:02:36 -
00後上戰位,他們如何看待“使命、榮譽和責任”
新兵跳傘離機。蘇峰/攝 開年後的第一場雪還沒有化盡,寒風呼嘯著沿長江吹過江漢平原,位於湖北某地的空降兵新兵訓練營的氣溫更低了。深夜2點30分,中心廣場邊的最後一家商鋪也已經熄燈,18歲的新戰士房炳旭準時醒來,鑽出熱乎乎的被窩,抖動著睡夢中抽筋的小腿。
2019-02-14 10:01:43 -
官兵春節期間駐守高原:你不知道寂寞“這道菜”有多苦
當回家過年的人潮在中國大地上湧動,當“天路”上的車輛漸漸被年的氣氛清掃得幾近於無,青藏兵站的官兵依然堅守在荒寒的雪域戰位。這些官兵,平時為汽車運輸部隊提供食宿保障。他們對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的熟悉遠超常人。
2019-02-14 09:38:52 -
反扒利刃宋鵬飛:列車上的“偽裝者”
“零幾年的時候,火車上有的小偷帶著刀和萬能鑰匙行竊,得手後開啟車門就跑。他們一看有警察追,反手就是一刀。聽著是挺嚇人的,可我們都習慣了。這就是我們這行的日常工作。”說者無意,聽的人卻驚得一身冷汗。這個雲淡風輕地講著故事的人,是宋鵬飛。
2019-02-14 09:35:03 -
一個紀檢室、四位小年輕,緊盯疑難案、鬥智又鬥勇
監察體制改革後,內設機構調整,執紀與執法貫通,紀委監委辦案方式有何變化?對辦案效率有何影響?記者走進廣州花都區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將鏡頭對準四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紀檢監察幹部。
2019-02-14 08:42:44 -
大峽穀裡的“背簍醫生”:傳遞最溫暖的大愛
麻花辮,白大褂,像一縷高原陽光,傳遞著清澈、溫暖的大愛力量——2019年春節前夕,記者跟隨廣東珠海“背簍醫生”管延萍跋山涉水、進村入戶。怒江兩岸木棉花開,隨處可見一樹樹火紅,燦若朝霞……
2019-02-13 14:21:44 -
鐘南山:“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
每周四下午,82歲的鐘南山都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出門診,經常幹到晚上7點多;每周三上午,他會出現在病房裡,帶著學生查房、會診,常常忙到中午12點多。
2019-02-13 08:05:45 -
最美退役軍人王啟榮:三十八載守護英魂
每天清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60多歲的退休老人王啟榮總是雷打不動地爬山,來到坐落在那坡縣城北面螃蟹山上的那坡烈士陵園,看望和守護長眠在那裡的先烈。從山腳的陵園大門到山頂的烈士陵園,有377級石階,一般人步行僅需要20分鐘,而王啟榮因為腿部殘疾,走上去要1個小時,每天走兩個來回。這條守陵路,王啟榮整整走了38年。
2019-02-13 07:59:00 -
“時代楷模”王仕花帶全家春節堅守開山島
從20多年前在收音機裡聽春晚,到島上通了電在電視上看春晚,再到現場看春晚,王仕花感覺像是“在做夢”。她反反覆複說自己和丈夫王繼才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做很普通的事,但是黨和人民卻時刻關心我們,大家沒有忘記老王”。
2019-02-12 12:59:13 -
王成志:千裡歸途一日還
隨著爆竹聲歸於平靜,家鄉的年味逐漸淡去,可回憶起自己的春節回家路,第77集團軍某旅中士王成志仍感到格外溫暖。2月2日,還有兩天便是除夕。這天清晨,第77集團軍某旅中士王成志滿心歡喜地等在連隊門口。不久後他即將迎來自己入伍7年間在家過的第一個春節。聞此,記者決定客串一回帶車幹部,送這名老兵前往機場。
2019-02-12 11:14:49 -
關中農家:一名四級軍士長的年終盛宴
當兵15年,沒當過班長,也沒立過功,沉默而踏實的關中漢子董星濤,在今年春節前,開始了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個年假。除夕夜的團圓飯桌上,全家老小圍坐,品出了特別的滋味。農曆大年三十這天下午,董星濤帶著女兒從家門口的同州湖景區剛回來。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古稱。
2019-02-12 11:13:05 -
“反恐先鋒”亮劍天山
首次參戰便一戰成名,榮立一等功。他,就是武警新疆總隊機動五支隊特戰一中隊中隊長劉琳。2004年入伍的劉琳出生于軍人之家,父親、大伯都是戍邊軍人,從小耳濡目染,讓他對軍營充滿嚮往。“頭枕邊關冷月,心繫群眾安危。”2018年7月,劉琳光榮當選第二十一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2019-02-12 11:11:30 -
癱瘓師範生躺著“授課” 20年義務輔導300多名留守兒童
春節期間,室外寒風襲人,但淮安盱眙縣淮河鎮的葉海濤家中卻暖意濃濃,書聲琅琅。42歲的葉海濤躺在床上給幾名留守兒童“授課”。從1999年至今,近20年裡,因患強直性脊椎炎而癱瘓在床的他,已義務輔導300多名留守兒童。
2019-02-12 11:03:36 -
高寒高鐵,隧道深處有群夜巡人
春節期間的一個午夜,哈爾濱高鐵路橋車間工長國文玉值班對鮮豐隧道進行巡檢,48歲的他帶領6名青工,肩挎光學望遠鏡、手提裂縫綜合探測儀,經過與駐站電話員聯絡,便一頭紮進了這座大山底部的巨型隧道。
2019-02-12 09:32:22 -
一年行程繞地球一圈半是什麼職業?你一定猜錯了!
有一種職業,從盛夏到寒冬,足跡遍及繁華都市、山隅村落甚至異域他鄉,閱盡人間煙火,從晨輝到星夜,常有千頭萬緒、百感交集甚至刀光劍影,體味生死疲勞。這個職業不是旅行家,更像冒險家。這個職業是,中國刑警。
2019-02-11 15:49:07 -
援疆教師張鈞:在沙漠校園播撒愛的種子
張鈞是北京市學科骨幹教師、朝陽區學科帶頭人、教育學博士,來自朝陽區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作為引進人才,2012年張鈞從長春東北師大附中被引進到北京市朝陽區,2018年8月,張鈞主動請纓,作為第九期第二批援疆教師。
2019-02-11 14:28:36 -
火箭軍某旅四級軍士長張輝:十年深山磨一“燈”
“每一名火箭兵都知道,飛彈陣地需要用燈,用以驅逐黑暗,保障發射。張輝就像是一盞掛在深山陣地的明燈,照耀陣地,也照亮他人。”這是張輝所在連隊的指導員李結對他的評價。然而,為了把自己打磨成這樣的一盞燈,張輝用了12年。
2019-02-11 11: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