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慶基在龍樹畫苑學習畫唐卡

範慶基在北京唐卡展覽中承擔解說工作
1984 年出生在山東煙台龍口、現年34 歲的漢族小夥範慶基已經在熱貢地區生活了差不多7 個年頭。7年來,他在這家叫做“龍樹”的畫苑裡學習和工作,不僅學會了熱貢唐卡的繪製技藝,而且還收穫了和當地少數民族姑娘的一份愛情,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
熱貢:夢想之地
範慶基2003年考入山東藝術學院師範系油畫專業學習,200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煙台影動動漫有限公司上班。大概在2010年前後,公司與黃南、大連、瀋陽的文化傳媒公司合作,承接了拍攝製作全國首部藏語動畫片《阿古登巴》的工作,範慶基負責動漫背景的繪製。2010年冬天為詳細了解藏地的人文風俗,範慶基和公司負責人一起前往青海熱貢地區採風,短短一周時間,範慶基看到了藏地與沿海地區迥異的地貌和人文,感受到華美精緻的熱貢藝術,這一切都讓本就喜愛藝術的範慶基感到無比新鮮,尤其是唐卡藝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熱貢成為他日夜牽念的夢想之地。2011年,當國內首部藏語動畫片《阿古登巴》在各藏區的電視台火熱播映時,範慶基已辭去在動漫公司的工作,打定主意要去熱貢學習唐卡,這一天是2011 年的6月11日,他生命中和熱貢有關的一個重要日子。
範慶基再次來到熱貢,他一個人在隆務鎮周邊和吾屯的村子裡四處轉悠,打問怎麼樣才能學習唐卡。經村民介紹,範慶基認識了吾屯下莊的唐卡藝人紮西尖措和曲智兄弟倆,他和他們交流,還給兄弟倆看了自己在上大學和在動漫公司工作期間的繪畫作品,兄弟倆很喜歡,表示可以接納範慶基在自己家裡學習唐卡。那一天,範慶基第一次喝到添加了酥油的奶茶,那種特殊的味道讓他終生難忘,他正式成為被熱貢接納的一個來自漢地的唐卡學徒。
在當時的熱貢地區,唐卡藝術已經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代,在吾屯周邊的村落裡,各種畫院和唐卡藝術講習所層出不窮,“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使得熱貢藝術得到極大的發揚和傳承。紮西尖措和曲智兄弟倆當時正在籌建龍樹畫苑,範慶基成為龍樹畫苑的第一個漢族學徒,走上唐卡藝術的學習之路。
學習:清苦之修
起初,範慶基並沒有在熱貢地區長待下去的打算,跟師傅紮西尖措也只說希望能夠學習幾個月。畢竟他來自異地他鄉,有著諸多的不便和不習慣,除了語言方面的障礙之外,讓吃慣了海鮮青菜的他頓頓都吃牛羊肉和奶製品,也還是有點不適應。
可是,範慶基卻主動延長著自己的學習時間,從半年到一年,從一年到三年,三年之後,他又待了三年,直到他和當地的少數民族姑娘簽署了人生最大的一份合同——婚約。
學習過程寂寞和清苦。當時師傅家裡有二三十位學徒,大家吃住在一起,吃的是師母做的大鍋飯,住的是師傅家的舊房子,房子的牆上有裂縫,晚上躺在床上可以看到縫隙外漏進來的星星。對於範慶基來說,最難熬的一件事情是師傅家裡沒有洗澡設施,而且畫苑距離州上還有一段路程,來去不是很方便。範慶基說:“我當時最大的享受,就是去州上洗個熱水澡。”後來師傅家專門給徒弟們裝了一個淋浴,洗澡開始變得方便起來。
初涉唐卡,除了雷打不動地學習線描和打底稿之外,本身就有繪畫基礎的範慶基很快就在師傅的指導下開始學習上色了,師傅教他一遍一遍地用礦物質顏料給唐卡填色,他記得自己完成的第一幅唐卡作品是《黃財神》。
師傅要求範慶基每天晚上都要練習線描,這養成了他至今都在堅持的每天早晚都畫線稿的習慣。白天的時間用來學習打底色、染色、勾金、勾線。光是勾金和勾線的技能,範慶基就練習了兩年多,他用在唐卡上的學習時間,基本每天都在八個小時以上,有時候坐著畫畫,時間一長腿、手都開始變得僵硬,就起來活動一下然後繼續畫。
就這樣每天都在學習當中,所不同的是範慶基的學習內容始終在變化。到熱貢的第四年,範慶基由學習傳統的藏式唐卡逐漸轉入對中國古代壁畫的學習和描摹,他不停地在網上和書本中研習觀看元明時代中國最出名的寺院壁畫,嘗試用傳統的唐卡技巧畫出一些不同於傳統唐卡的作品,因為有著良好的素描和油畫基礎,範慶基也會協助師傅去畫一些藏區寺院喇嘛或者宗教界高僧的真人肖像,範慶基用鉛筆和唐卡顏料繪出來的肖像畫,幾乎和真人照片一模一樣,甚至難辨真假。
在熱貢的幾年間,範慶基彷彿一個酷愛藝術的工作狂,如饑似渴地吸取著熱貢唐卡的藝術養分,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自己的將來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那就是畫出不一樣的作品,走自己的繪畫之路,形成自己的風格。唐卡藝術,成為範慶基留在熱貢的一種致命誘惑。
遇見:天定緣分
在熱貢的七年間,範慶基和紮西尖措、曲智兩位師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兩位師傅都是很嚴格的人,對徒弟們卻很好。紮西尖措師傅曾經對範慶基說:“你來到熱貢畫畫,就好比拽著老虎的尾巴一樣,你要一直拽著走,不能放鬆和回頭。”師傅是在用另一種語言告訴他,開弓沒有回頭箭。
剛到熱貢學畫時,範慶基喜歡戴著耳機邊聽歌邊畫畫,被師傅連著罵了三天,他改掉了這個習慣。還有一次,不記得是犯了什麼錯,師傅訓了範慶基半個小時,然後叫他一起下樓,每下一層樓就再訓十分鐘……從此,範慶基牢牢地記住了,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尤其是在面對工作的時候。
這些年在學畫的同時,範慶基跟著師傅去了很多地方做展覽,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展覽上,我們都曾見到過範慶基擔任著解說員的工作,他嚴謹而生動的解說,讓外面的人們對唐卡藝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最近兩年,師傅卻不讓範慶基出外承擔解說工作了, 除非一些特別重要的邀請。因為出去的時間多了,畫畫的時間就少了,而範慶基一定是一位將來可以在熱貢唐卡方面有傳承和創新,並且能畫出自己風格的唐卡畫家,所以範慶基的時間不能浪費了。師傅這樣認為。
還是在幾年前,師傅家來了一個只有15歲的本村女徒弟,成為範慶基的師妹。天天朝夕相處一起學畫,師妹悄悄喜歡上了範慶基,在心裡崇拜著這個會畫油畫、學問又高、文靜內斂的內地師哥。多傑吉是個性格活潑、單純善良的少數民族少女,很能幹也很可愛。後來由曲智師傅牽線搭橋,範慶基和小師妹走到了一起。我曾經在微信上看範慶基曬他們倆的幸福,對於長年累月遠離親人在熱貢學習的範慶基來說,幸福的味道就是女朋友做的一碗羊肉面片。
2016 年, 範慶基用父母資助的錢和自己的一點積蓄在州上買了一套房子,這讓他感覺到自己和熱貢的緣分越來越深。範慶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套藏裝,能夠聽懂簡單的藏語,師傅還答應給他取一個藏族的名字…… 今年春節範慶基和小師妹多傑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他正式成為熱貢的一分子。
範慶基說,跟唐卡的緣分就是跟一種信仰的緣分,跟一個地區的緣分,跟一位少數民族姑娘的緣分。在從沿海之濱的魚米之鄉到天高地遠的藏鄉熱貢工作生活的七年間,無論生活怎麼改變,條件是好是壞,範慶基從來沒有中斷過繪畫,因為繪畫藝術是範慶基心目中永遠的信仰!(據《黃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