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作為國博考古發現系列展之一,本次文物展出230餘件,絕大部分來自獲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山東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展覽計劃開放至2018年9月9日,展期兩個月。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現場。(李紅 攝)
焦家遺址位於濟南市章丘區西北20 公裡處,南距著名的龍山和嶽石文化遺址——城子崖僅約5公裡。遺存主要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年代距今約5300-4600年,總面積超過100 萬平方米。焦家遺址以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而著稱,不但有夯土城牆、護城壕溝、大型聚落居址等設施,更有大批高等級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高端產品。
展覽共分為橫空出世、王者之城、禮制先河、工藝流變四個部分。
M184“山東大漢”部落首領大墓。(李紅 攝)
據介紹,本次焦家遺址共發現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墓葬體量、棺槨葬具的形制、隨葬品高低多寡等現象,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社會等級差別,形成了很嚴格的禮儀制度。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五千年前“山東大漢”的部落首領大墓M184本次也出現在展場內。作為焦家遺址最具代表性的大墓,男性墓主身高經實測近2米,墓口長近4米,寬2.1米,一棺一槨,內外相套,棺槨之間和人身上放置近20件陶器、玉器隨葬品。
此外,本次展覽還揭示了大型墓葬的毀墓現象,墓主身體及陪葬陶器、玉器多被破環,而且是在入葬後不久即遭破壞,反映了當時高層內部權力鬥爭和社會生活中的風雲變幻。
紅陶壺展品展示。(李紅 攝)
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王月前表示,本次展覽力求保持原始文化的真實感,更多地展現出埋藏時原汁原味的狀態。同時,注重展品組合擺放,讓同一件展品在不同空間主題下承擔不同的角色。
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焦家遺址考古領隊王芬表示,她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展覽,將文物背後的價值內涵更好地回饋社會,引起更廣泛關注。此外,她表示這次展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會努力將考古學與更多學科融合,實現更廣泛的知識傳播。(文/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