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六十甲子一輪迴。1953年成立的一汽集團,在成立六十餘年之後,開始了艱難的“重生”之旅。而這趟“重生”之旅的掌舵者,正是去年8月由長安集團一把手“空降”到一汽集團擔任董事長的徐留平。半年不到,曾經容光煥發的“少帥”再次出現在公眾場合時,臉上總有長時間熬夜之後的“倦容”,但一汽集團的大改革才剛剛開始,雷霆萬鈞的全員競聘、大刀闊斧的機構重組與精簡之後,改革的攻堅戰還在後頭。
2013年,一汽集團迎來創立60周年紀念,但盛大的紀念與慶祝之後,一汽集團並未憑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等光榮傳統再上新台階,反而加速滑落。時至2016年8月徐留平接手時,曾經的共和國工業長子、汽車工業老大哥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艱難境地。銷量規模上不僅落後於上汽、東風,連行業第三的地位也並不穩固,面臨被長安趕超的風險。
自主研發上,紅旗品牌十年投入數百億元,市場化依然沒有實質性突破,另一自主品牌主力奔騰同樣是開局不錯,但之後技術和產品更新跟不上市場步伐,在幾大集團的自主品牌中位列末端;在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甚至某些技術開始量產化之際,一汽集團依然“靜悄悄”。更為重要的是,官僚主義、人浮於事等多年“痼疾”帶來的效率低下、缺乏生機與活力等,已經讓一汽成為“東北老國企病”的典型代表。
對於自己身兼的重擔,徐留平非常清楚,他在走馬上任後就身先士卒,開啟了”7-11”的瘋狂工作模式,並明確了工作節奏與時間表:“要在一個月內摸清楚一汽狀態,兩個月內給出改革發展方案,3個月內實施。”
徐留平先是通過“我心中的紅旗”的全員大討論,凝聚人心,提振士氣,釋放大改革的訊號與決心。9月中旬,伴隨一份一汽集團深化組織架構改革方案的公布,徐留平開始對一汽進行“大手術”。根據這份方案,一汽集團在短短一周內,完成8000多名管理崗位的全員競聘上崗,研發、紅旗、奔騰、一汽-大眾等核心業務板塊的負責人進行調整。
研發體繫上,就地解散成立多年的一汽集團技術中心,將原有的研發中心與下屬各個板塊的研發資源整合,圍繞市場和用戶,按品牌配置資源,打通研、產、供、銷產業鏈。同時,設立集團直屬的造型、新能源、智能網聯3個研究院,直接向集團一把手徐留平彙報,以儘快實現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方面實現趕超。
在組織架構上,針對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領域,一汽集團分別設立奔騰事業本部、解放事業本部,將集團下屬的自主乘用車業務如一汽轎車(000800)、吉林汽車、一汽夏利(000927)等納入奔騰事業部;將集團下屬的自主商用車業務如一汽解放、一汽客車、一汽通用等,納入解放事業部;兩大事業部都將實現全價值鏈(研產供銷)的功能封閉,並作為獨立預算及考核的單位,由集團總部實施戰略管控。
而作為一汽集團多年精神圖騰的紅旗,則被當做一汽大改革的最佳突破口。此前已經從一汽轎車獨立的紅旗事業部,由一汽集團直接管理,徐留平親自擔任負責人。除此之外,一汽還從旗下合資公司抽調精兵強將等優勢資源,多方面支援紅旗。2018年一開年,紅旗品牌就在人民大會堂,高調吹響複興號角。從品牌定位、品牌標識到設計語言,從技術到產品規劃,紅旗品牌都展現出全新的一面。
徐留平近期雷霆萬鈞、疾風驟雨的改革氣勢,為一汽集團的改革開了個好頭,精簡機構、提高效率的人事與組織架構改革,順應了上下求變的人心,紅旗、奔騰等自主品牌的架構調整以及對於新能源、智能出行的布局,也非常貼合行業發展趨勢。這些舉措,讓外界對於一汽集團的改革多了幾分期待。
但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尤其對於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代表的一汽集團而言,理順人事、調動人心、建立市場化的管理架構與流程規範,都是難上加難的挑戰,沒有個三五年,很難帶來全新棋局。從這個角度看,徐留平在一汽的改革攻堅戰,才剛剛開始。
一汽股份違約事件引發監管升級 投資者吹響... 2016-11-14 |
一汽集團再現人事調整 似與合并東風跡象背... 2017-02-14 |
頻繁換帥+43億元新能源項目爛尾 一汽轎... 2017-07-14 |
一汽四面楚歌兩年三換帥 “共和國長子”內... 2017-08-08 |
一汽大眾“精兵”借調紅旗 徐留平開價50... 2017-09-08 |
改造一汽:履新月餘的徐留平“三把火”燒向... 2017-09-16 |
格力否認公司及“董小姐”入股 一汽夏利駛... 2017-09-19 |
一汽改革迎難而上 徐留平立下複興紅旗“軍... 2017-09-21 |
大破大立 徐留平率一汽邁出蹄疾步穩第一步... 2017-09-25 |
振興自主品牌 一汽集團再擎“紅旗” 2017-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