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華社鄭州4月3日電(記者桂娟)經過10多年努力,東漢帝陵考古取得重要突破,已進行7座帝陵考古勘探和2座帝陵考古發掘工作,確認東漢帝陵形制及陵園布局,逐漸拼起一幅宏大、完整的東漢帝陵陵園圖景。
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近日獲“2017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新的發現為研究東漢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並為東漢帝陵保護提供了重要支撐。”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主任嚴輝說。
東漢陵寢制度研究一直是我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一方面,記載東漢帝陵的典籍混雜,難以理清頭緒,另一方面,由於年代久遠、遭曆代破壞,陵園支離破碎,學界對東漢帝陵認識模糊。
2003年至今,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東漢帝陵及其陵園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勘探和發掘。目前可基本確定,除漢獻帝禪陵外,其餘11座東漢帝陵均在洛陽。考古人員對白草坡村東漢帝陵、大漢塚、二漢塚、三漢塚、劉家井大塚、朱倉722號墓、朱倉707號墓等7座帝陵進行了考古勘探。此外,對朱倉722號墓、白草坡村東漢帝陵陵園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並在邙山區意外發現1座東漢減制帝陵——少帝陵。
東漢時期帝陵陵園的總體布局得以確認。東漢陵園採用內、外陵園制度,內陵園以帝後合葬墓為中心,外陵園以大規模禮制祭祀建築為主,一般由寢殿、園省、園寺吏舍3組建築單元組成。
考古首次明確了東漢帝陵墓塚的基本特徵。帝陵有圓形封土,直徑多在130米以上,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長50米、寬9米以上,內收多級台階。
考古確認了文獻記載東漢帝陵陵園諸要素,如帝陵封土東側有“石殿”,功能相當於西漢時期的陵廟,南側有“鐘虡”,即陵園內舉行祭祀的大殿。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大一統王朝,帝陵葬制對後世影響深遠。如東漢帝陵開始實行的‘帝後合葬’制度,對家族觀念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夫妻合葬的殯葬習俗延續至今。此外,‘南面而居’等建築規劃理念,也被後世不斷傳承。”嚴輝說。
政協委員籲搶救曆史遺產 將南京建成“活著... 2015-01-27 |
中國加大西夏陵保護投入助“申遺” 2015-05-22 |
甘肅9年後再探秦西垂陵園發掘出土西周文物... 2015-07-17 |
國家文物局要求按世界遺產標準保護海昏侯國... 2015-11-05 |
陝西鹹陽一磚廠從西漢帝陵取土燒磚(組圖) 2015-12-15 |
考古發現唐中宗定陵神道18對石刻絕大部分... 2016-02-26 |
遼寧錦州發現遼代帝王陵殿址和陪葬墓 2016-03-02 |
世界最古老茶葉亮相陝西漢陽陵博物館 2016-05-19 |
雄安三縣不可移動文物共百處 新區建設保護... 2017-05-23 |
陝西發現現存最大唐代陵園建築基址 2018-02-04 |